临近春节,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的肉牛养殖户们依然在牛棚里忙碌:清扫卫生、添加草料、仔细察看,确保肉牛寒冬不掉膘,基础母牛顺利产牛犊。肉牛养殖户们通过辛勤劳作,让家里的日子“牛”了起来。
静宁县灵芝乡饲养的肉牛(央广网发 杨红娟 摄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走进静宁县灵芝乡车李村,随处可见的牛棚,以及牛棚里传来的“哞哞”声,为该村产业发展增添了勃勃生机。53岁的养殖户李国国正在打扫牛棚,准备给牛投喂饲料。搬运草料、混合饲料、清槽添料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。
近年来,李国国的养牛规模越来越大,从刚开始的4头牛,发展到现在的20头牛,养牛经验越来越丰富,收入也是一年胜过一年。
李国国为牛准备饲料(央广网发 王安琪 摄)
“我现在养了20头牛,种着60亩玉米,30几亩玉米做了青贮饲料,剩下的粉成玉米面,再加些浓缩料、油渣可以给牛当拌料。”李国国说,一年能出栏10头牛,除去各种费用,纯利润有5万元,养牛的收入越来越好。
在灵芝乡,像李国国一样,通过养牛致富的农户比比皆是。王粉变是一名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饲养员,以前一直是家庭小规模养殖肉牛。现在,她的儿子张号号成立了共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,王粉变便开始帮助儿子打理合作社的牛棚。
王粉变在牛棚里忙碌(央广网发 杨红娟 摄)
“我养牛有十几年了,自从儿子成立了养牛合作社,养殖规模越来越大,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。现在不仅我们家致富,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在合作社就业增收。”王粉变说,2022年,合作社出栏120余头牛,收入40万元左右。
近年来,静宁县灵芝乡坚持一元主导、多元增收的发展思路,把牛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。截至目前,全乡养牛户超过2000户,牛存栏量达1.5万头以上,实现了规模、质量和效益的快速提升,养牛已成为灵芝乡优化产业结构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
记者 李红军 通讯员 杨红娟 王安琪
标签:
临近春节,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灵芝乡的肉牛养殖户们依然在牛棚里忙碌:清扫卫生、添加草料、仔细察看,...
新华网兰州1月20日电坐在输电监控中心的大屏幕前,46岁的王子雄不时点击鼠标,远程监控银(川)兰(州)...
新年伊始,兰州新区6个产业招商小分队从“屏对屏”到“面对面”,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绿色化工、先进装...
兰州石化公司厂区。徐博摄2022年,兰州石化公司大力开发生产高端电子保护膜、锂电池聚丙烯隔膜专用料、...
兰石重装生产的重1050吨的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急冷塔 水洗塔。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