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资讯 > 正文

热讯:遇见更美的刘家峡——省政府新闻办首场企业沉浸式新闻发布会走笔

  • 2022-06-14 05:57:05 来源:新甘肃

6月10日,省政府新闻办在刘家峡水电厂举行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“立足新起点 谱写新篇章”新闻发布会。据了解,这也是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首场企业沉浸式新闻发布会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采制

记者深入刘家峡水电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采访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摄

“您知道吗?在历史的长河里,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。在唐代,黄河下游曾推至今天的海河,流入渤海;在宋代,黄河下游曾夺淮入海。黄河治理是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难题。自1968年刘家峡水电站蓄水,黄河再没有发生大的水患。”

“您知道吗?在1974年刘家峡5号机组并网前,陕西用电还面临着‘停三天供四天’的紧张局面。自刘家峡5台机组全部投运后,西北地区用电紧张的问题基本解决。”

“您知道吗?刘家峡水电厂每年冬春还助力黄河内蒙古段防凌,每年春灌期为下游农业生产补水8~12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达到1600万亩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”

……

6月10日,在刘家峡水电厂企业文化室的电厂沙盘前,刘家峡水电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宣讲员胡素鸾问出的几个“您知道吗”,立刻吸引住了现场的记者,关于黄河的故事、刘家峡的故事,徐徐展现在面前。

当天,省政府新闻办在刘家峡水电厂举行首场企业沉浸式新闻发会。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“立足新起点 谱写新篇章”新闻发布会刚结束,记者就“沉浸”到刘家峡水电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采访。

离开沙盘,进入展厅。一张张图片、一件件文物、还原了刘家峡水电站建设的历史场景。

1958年9月27日,在隆隆的开山炮声中,刘家峡水电站动工兴建。

老一辈建设者们克服机械设备不足、技术手段落后、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,靠人力将水电站基础设施逐步建起来。

刘家峡水电站的建成,创造了新中国水电工业史上“七个第一”,填补了多项历史空白,人拉肩扛创伟业的建设故事,更是锻造出了热爱祖国、心系人民、自力更生、不畏艰险、敢于牺牲的电力建设者伟大精神品格。

2021年6月19日,刘家峡水电厂获批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。

记者深入刘家峡水电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采访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摄

走出企业文化室,记者沿着厂区公路,来到尾水平台,戴好安全帽,接受安全员安全告知,随引导员进入厂区。

厂房内,机组轰鸣。高处天车上,鲜红的党旗、国旗映入眼帘,刘家峡水电厂作为“大国重器”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
进入中央控制室,大屏上实时呈现全厂机组出力数据。

“现在正值中午,全厂机组每小时出力40万千瓦,明显少于满发时的135万千瓦,我们正在配合河西新能源调峰。”值班人员说,作为甘肃电网重点调峰电源,刘家峡水电厂会在白天关停部分机组,把电量外送空间留给风、光电,而夜晚则增开机组,弥补风、光电缺口。紧跟“双碳”目标,甘肃的“风”点亮远方的“灯”,也有刘家峡水电厂的贡献。

离开中央控制室,记者进入电站建设初期开凿的导流洞。抬眼望,洞体上方开凿的岩石痕迹,还清晰可见。

“这个导流洞,是建设者手握钢钎、洋镐、柳筐这些简易工具开凿出来的。当时,每天最大进度可掘进4米。”听着胡素鸾的讲解,记者们频频赞叹。

出导流洞,记者来到大坝上,林水丰美的生态风光、宽阔整洁的溢洪道,尽收眼底。

刘家峡水库溢洪道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摄

之后,记者乘船驶向库区。过洮河入库口,眼前豁然开朗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


(资料图)

船破浪前进。

胡素鸾介绍,刘家峡库区湖面干净、水质优良,是兰州市第二水源地,每年向兰州市提供5.5~8.3亿立方米优质水源,让兰州人民喝上放心水。

指着烟波浩渺的远方,胡素鸾说,那里还有养殖区,是甘肃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基地。在更远方的库区末端,还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世界文化遗产——炳灵寺石窟,也是旅游胜地。
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

如今的刘家峡水电厂形成了以发电为主,兼具防洪、灌溉、防凌、调峰、养殖、航运、旅游、供水等综合功能,担负着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”的光荣使命。

刘家峡库区一域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 摄

走出刘家峡水电厂,记者们感慨连连。

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田野表示,甘肃省政府新闻办把新闻发布会开到生产一线的这种形式,是一种创新。它让发布的信息可视可感可知可查,促进传播效果入眼入耳入脑入心,让中国故事越讲越活。

新甘肃·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沉浸式新闻发布会,新颖生动、感受深刻。通过采访,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我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,努力工作,奋力奔跑。”

一场沉浸式新闻发会,让记者遇到了更美的刘家峡。

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

标签: 新闻发布会

推荐阅读

当前视讯!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少于90学时 新修订的《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》正式施行

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,《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》已经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...

兰石重装重工公司抢抓生产黄金期,开足马力“加速跑”

近期,兰石重装重工公司多个重点项目集中推进,前期订单储备充足的利好逐步显现,迎来生产高峰。公司上...

天天热头条丨“梦天”启程!510所产品闪耀星空

10月31日,空间站“梦天”实验舱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,后续将与天和核心舱、问天实验舱三舱形...

天祝:美丽乡村建设 美了“面子”实了“里子”

天祝县朵什镇旱泉沟村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摄晚秋时节,天祝县63个示范村建设也迎来大“丰收”...

即时:甘肃酒泉“织”监测网守护候鸟迁徙线:大漠湿地变“鸟乐园”

图为10月底,甘肃敦煌党河湿地成群野生鸟类翩翩飞舞。 王斌银 摄“金秋天渐凉,又遇候鸟南飞时。”近...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旅游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