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又值清明节,这个古代的传统节日,不光是踏春赏景的时节,更主要是祭祖的时刻。自古“清明节”都被认定为时年八节之一,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日。然而若问“清明为何叫清明呢?”,相信很多人都无法说清楚,大都常言是从“寒食节”而来,由此又引出“介子推不食禄,晋文公火烧绵山”的典故。但这也只是节日传说而已,算是增加了清明节的人文内涵,仍是不能使人明白之所以称为“清明”的原因。
对于熟悉传统文化的人,可能会说清明最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后来和寒食节及介子推等传说结合,就成为了“清明节”。这个说法是正确的,但只是说明了“清明节”的来历,对于“清明”二字为称的原因,还是没有给出答案。但答案其实就是这个“清明”节气相关的文化里。
二十四节气,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,之后又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。二十四节气其实分为两类,包括12节和12气;分布到十二个月,平均就是每个月都有一节一气,每个节气约15天,而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,即五天一候。其中“气”是定月份的,就是说这个节气所在的月份是固定的,如雨水所在的月份是正月、夏至所在的月份是五月、冬至所在的月份就是冬十一月。(节和气的图示如下)
上面说到了“候”,就需要再引申讲了,所谓侯,就是指“物候”,意思就是万物及自然现象。其实这个“候”才是二十四节气的根本,所谓“五日为候,三候为气,六气为时,四时为岁”,一年中就是七十二候。如二月的惊蛰节气“初候,桃始华;二候,仓庚鸣;三候,鹰化为鸠”。由物候现象到节气制定,再到四季分界和年岁确定,这就是时岁的划分根本依据。
讲到这里,大概“清明”二字的来历就有了眉目,正是与“天气物候”有关。西汉《淮南子》一书关于天文的介绍载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,则清明风至”;《岁时百问》关于清明的记载为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”。虽然这两个典籍中的文字说明有些许差异,但其实是说一个道理,就是“万物呈现清洁明净的现象和感觉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
标签: 你应该知道
中国农科新闻网是农业科技报社顺应网络时代新媒体发展趋势,在三农领域倾心打造的集资讯、互动、网上展示于
长篇报告文学《长江九歌》首发
1、材料:荠菜300克、鸡蛋两个,调料:猪油一大勺。2、做法:(1)荠菜去根清洗干净;(2)坐锅烧猪油,将
美国总统拜登批准得克萨斯州重大灾难声明当地时间4月22日,据白宫消息,美国总统拜登当日批准得克萨斯州重
北京田径公开赛通州首站开幕为大众爱好者打造专业赛事体验